我科秉承“以人为本,视病犹亲;以德为先,追求卓越”的价值观,对肝胆胰脾外科病人实施高度安全、有效的精准化、微创化外科治疗,全面满足患者“安全有效、舒适便捷、快速康复”的需要。即我科治疗力求构建“更安全、更有效、更精准、更微创”四大特色,是当今外科学界追求卓越的践行者之一。
肝胆胰外科特色技术有:
一、精准肝胆胰脾外科手术(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
(一)精准肝脏外科手术
1、精准肝切除术
2、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
3、腹腔镜肝囊肿开创引流术
(二)精准胆道外科手术(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
3、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
4、胆管囊性扩张症的手术治疗(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
6、胆管癌根治术(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
(1)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
(2)中段胆管癌脉络化根治性切除术
(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7、壶腹部肿瘤局切除术
8、胆囊癌根治术
9、胆肠吻合术(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
(三)精准胰腺外科手术
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开腹、腹腔镜、机器人)
2、腹腔镜或机器人胰体尾切除术
(1)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
(2)腹腔镜下不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
3、腹腔镜或机器人胰腺肿瘤切除术
4、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的精准手术
(1)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术(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
(2)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
(3)腹腔镜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内引流术
(四)脾脏与门静脉高压症外科精准手术
1、腹腔镜脾切除术
2、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3、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疾病
二、肝胆胰脾外科介入诊疗(超声介入和放射介入)
(一)超声介入治疗
1、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PTGD)、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
2、经皮胆道镜取石术(PTCL)
3、腹盆腔脏器穿刺活检
4、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
5、肝脓肿、盆腔脓肿、胸腹腔积液置管引流术
(二)放射介入
血管介入
1、肝动脉灌注化疗(HIAC)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
2、经导管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E)
3、消化道出血栓塞止血术
4、急性肠系膜栓塞抽栓溶栓治疗
5、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
非血管介入
1、微波消融技术
2、DSA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及胆管支架置入术
三、复杂肝胆胰脾外科疾病的诊治
(一)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二)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外科治疗
(三)胆道损伤的诊治
(四)梗阻性黄疸的诊治
(五)胰瘘的治疗
(六)腹部复合伤和腹部外科急症的治疗
(七)腹腔内和腹膜后巨大肿瘤的手术治疗
四、肝胆胰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一)中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
1、转化治疗
2、新辅助治疗
3、辅助治疗
4、复发肝癌的治疗
5、肝癌放射治疗(利用肿瘤中心技术优势)
6、肝癌的系统治疗
(二)中晚期胆胰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1、内引流术
2、外引流术
3、三联四药
肝胆胰外科特色技术
一、精准手术治疗(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
我们首选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具有开腹手术适应证,同时满足腹腔镜下无菌、无血、无接触技术的要求并没有一般腹腔镜手术禁忌证者,均选择腹腔镜手术后机器人手术。
较复杂病例可以选择腹腔镜辅助手术。
不适合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的极为复杂病例和手术风险特别大手术才选择开腹手术。
(一)精准肝脏外科手术
1、精准肝切除术
手术适应于各种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肝癌、需附加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和胆囊癌、复杂肝血管瘤、局限型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
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各种肝癌是我科的技术强项之一。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侵犯范围及血管侵犯等情况,分别采取肝段、肝叶、半肝甚至肝三叶切除术。无论是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我们都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地应用改良无血切肝术(常温下改良肝血流阻断技术、半肝入肝血流阻断、不解剖肝门的经实质肝血流阻断技术等)、肝蒂横断肝切除术、前入路肝切除术(原位肝切除术、逆行肝切除术)等精准肝切除技术,达到了肝癌切除过程中解剖清晰、出血量少、基本不输血的境界,最大限度地保证肝癌切除的彻底性和安全性,充分具体体现了我科“更安全、更有效、更精准、更微创”的肝癌手术治疗特色。
2、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
适用于具有手术指征的肝血管瘤。肝血管瘤生长缓慢,不发生癌变和转移,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主要局限于有压迫症状、直径大于10cm、生长迅速、或伴有kasabach -Merritt综合征(血小板异常消耗导致出血倾向)的肝血管瘤。
由于肝血管瘤是良性病变,只要去除病灶即可达到治疗目的,主流观点认为,治疗肝血管瘤的最佳手术方法是肝血管瘤切除或剥除术,不需要大范围肝切除和规则性肝切除。
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伤口美观、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不加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行,中转开腹率低,是我们治疗肝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3、腹腔镜肝囊肿开创引流术
肝囊肿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之分,生长缓慢,囊液为半透明液体,如无压迫症状和并发症发生,囊肿一直存在于肝内也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但肝囊肿直径大于10cm、有压迫症状(压迫肝脏局部引起肝包膜紧张出现肝区不适,压迫胃肠道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等,压迫胆道出现黄疸等)、并发囊肿破裂、囊蒂扭转、囊内出血、囊内感染等并发症、胆管与囊肿交通、不能除外肝囊腺瘤或囊腺癌者需要手术治疗。
腹腔镜肝囊肿开创引流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风险低、并发症少,是我科最简单的微创手术之一,适应于直径大于10cm和有压迫症状的肝囊肿。
(二)精准胆道手术(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肝胆胰外科最简单的微创手术,是治疗各种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主要适应证有:。
(1)有症状的胆囊疾病: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早期等;
(2)无症状但有合并症的胆囊疾病:伴有糖尿病、心肺功能障碍疾病稳定期;
(3)容易引起胆囊癌变的胆囊疾病:年龄大于50岁的胆囊结石、巨大结石(直径>2cm)、陶瓷胆囊、单发直径>1cm的胆囊息肉、增长迅速的胆囊息肉、基底较宽的息肉、胆囊颈部息肉等。
2、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又称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LC)和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或应用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
LCBDE的理想适应证应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继发结石(LC+LCBDE),或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无胆管狭窄,可经胆道镜取石,无需行或胆肠内引流者;或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黄疸或急性胆管炎。
(2)胆总管直径>1.0cm;
(3)胆总管内结石为单枚或几枚;
(4)胆总管结石<1.5cm。
3、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必要时结合应用纤维胆道镜)、肝叶切除(区段肝切除或半肝切除)、胆肠吻合等手术方法,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胆道残余结石,达到了去除病灶、清除结石、解除胆管狭窄和梗阻、建立通畅胆汁引流的目的,有效预防结石的残留和复发,大大提高了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愈率。
对局限于某一肝叶或半肝的肝内胆管结石可以应用腹腔镜手术进行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4、胆管囊性扩张症的手术治疗
胆管囊肿的治疗原则是去除囊肿、解除梗阻、通畅引流、处理并发症。针对不同类型的胆管囊肿我们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Ⅰ型:囊肿切除+胆管空肠吻合术;Ⅱ型:囊肿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Ⅲ型:乳头部括约肌成形术;Ⅳ型:囊肿切除+胆管空肠吻合术,根据情况加或不加肝叶切除;Ⅴ型:肝叶切除或胆管空肠吻合术。
5、胆管癌根治术
根据胆管癌的发生位置、侵犯范围和病人一般情况不同选用以下不同的手术方式。
(1)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
是胆管癌中手术难度最大的肿瘤,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是我们的技术特色之一。肝门部胆管癌分五型,各型具体手术治疗方法不同,是否切肝和切肝的范围均不相同。既往对对侵入左右肝管的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放弃手术,但近年来技术上有很多改进,特别对于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提出左侧不超过门静脉矢状部(U点)、右侧不超过门静脉右支分叉处(P点)仍有机会行根治性手术,术式上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行半肝切除或围肝门切除。
(2)中段胆管癌脉络化根治性切除术
肝动脉、门静脉本干化(脉络化)的胆管癌切除术适用于没有远处转移的中段胆管癌的手术治疗。
(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适用于下段胆管癌和壶腹癌,但对高龄、伴有严重心肺疾病等高危病人的早期壶腹癌可行壶腹癌局部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完全可选择性地应用于胆管癌的手术治疗,也可选择机器人手术。
6、壶腹部肿瘤局切除术
对于具有高危因素(如高龄、体弱、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的早期壶腹癌和壶腹部良性肿瘤采取局部切除的方式,效果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当,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由于技术要求切除、吻合精细并需要边切除边缝合,故一般不主张腹腔镜手术。
7、胆囊癌根治术
根据不同临床病理分期(TNM分期)分别实施单纯胆囊切除术、扩大胆囊切除术、胆囊及肝叶部分切除术,以达到根治性手术治疗效果。
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只适用于早期胆囊癌根治术,以尽可能避免腹腔种植。
8、胆肠吻合术
胆肠吻合术适用于各种胆道损伤、良恶性胆道梗阻、肝内胆管结石,以通畅胆汁引流的治疗。
(三)精准胰腺外科手术
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开腹、腹腔镜、机器人)
适用于没有远处转移的胰头癌根治性切除。首选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重建消化道时更加精准。
2、腹腔镜或机器人胰体尾切除术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适应于胰腺远端肿瘤的治疗,包括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和不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主要适应于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和低度恶性肿瘤的治疗;不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适应于远端胰腺癌的根治性切除以及不能保留脾脏的胰腺远端良性肿瘤的治疗。
1、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适应证
(1)胰腺体尾部的良性肿瘤及低度恶性肿瘤,如胰腺囊腺瘤、内分泌肿瘤、囊腺癌等;
(2)病变主要集中于左半胰腺、症状明显的慢性胰腺炎;
(3)慢性胰腺炎合并胰体尾囊肿。
2、腹腔镜下不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适应证
概括起来适应于两种情况:一是恶性肿瘤,为了保证肿瘤治疗的彻底性而切脾(不得不切脾):二是病变影响了脾脏的血运而被迫切牌(不得以切脾)。具体适应证如下:
(1)胰腺各种恶性肿瘤;
(2)胰腺各种交界性肿瘤,肿瘤较大或已侵犯脾脏血管者;
(3)肿瘤已累及脾脏血管,或距脾门较近,或与脾门发生粘连者;
(4)胰腺慢性炎症重,与脾血管致密粘连,强行分离可能导致致命大出血者;
(5)肿瘤较大,直径大于5.0cm。
凡是腹腔镜下可以完成的手术,机器人手术更加稳定。
3、腹腔镜或机器人胰腺肿瘤切除术
腹腔镜或机器人胰腺肿瘤切除适用于胰腺良性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4、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的精准手术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是缓解疼痛、控制并发症、延缓胰腺炎症进展和保护内、外分泌功能。慢性胰腺炎治疗效果较差,选择手术治疗需谨慎,主要手术适应证有:慢性胰腺炎伴有剧烈顽固性疼痛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并发胰腺假性囊肿、胰管结石、或左侧门静脉高压伴出血者,伴有可手术治疗的胆道病变如胆道结石、胆管狭窄,慢性肿块型胰腺炎引起难以消退的阻塞性黄疸或十二指肠梗阻者,不能排除胰腺癌者。
(1)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术
适应于主胰管扩张、无胰头部炎性包块者;有胰管结石者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术。
(2)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
适用于伴有或不伴有胰管梗阻的胰头良性病变的手术治疗。
(3)腹腔镜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内引流术
腹腔镜胰腺假性囊肿胃吻合术或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吻合术适应于胰腺假性囊肿的手术治疗。主要适应证有:
①一般认为,胰腺假性囊肿形成超过6周,直径大于6cm(有人提出囊壁厚度大于1cm),即可手术治疗。
②出现破裂、出血、感染、压迫等明显并发症。据不完全统计,胰腺假性囊肿发生并发症时,如不及时引流,死亡率高达10-50%。
③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囊肿进行性增大。
(四)脾脏与门静脉高压症外科精准手术
1、腹腔镜脾切除术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主要手术适应证:门脉高压症合并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症(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减少);巨脾引起疼痛或压迫邻近脏器;巨脾发生部分出血或梗死;脾脏肿瘤。
实践证明,腹腔镜脾切除是完全安全的。对估计出血量大的病人进行自体血液回输、术中预先建立胰腺后隧道,有利于保障手术安全。
巨脾等难以在腹腔镜下完成的脾切除选择开腹脾切除术。
2、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是我们有一特色技术。一般情况下,我们应用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并上消化道出血或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并上消化道出血,术后止血确切,疗效满意,极大地降低了降低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患者死亡率。不适合腹腔镜手术和手术风险特别大的病例采取开腹手术。
3、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疾病
分布于脾单极的良性包块如囊肿、脉管瘤等,可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以保留脾脏部分功能,减少术后血栓性并发症的几率。
二、肝胆胰脾外科疾病的介入诊疗
(一)超声介入治疗
介入超声治疗是在实时超声得监视或引导下,针对体内的病变或目标,通过穿刺或置管技术以达到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的目的,可以避免某种外科开刀手术且能达到微创治疗的效果。介入超声首先它无需开刀,一般只需要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从而降低手术危险性;其次,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对身体的干扰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正常器官;超声介入不但能使医院的治疗水平得到了有力的提高,医疗手段的科学含量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提升。超声介入是外科手术中痛苦最小的。
目前超声介入在我院可开展项目:
1、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PTGD)、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适用于以下患者:
(1)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前需要引流减轻黄疸;
(2)恶性病变引起胆道梗阻,无法手术切除;
(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4)胆道术后胆瘘或胆道狭窄;
(5)为后续经皮肝胆道取石、支架植入或球囊扩张手术建立操作通道。
2、经皮胆道镜取石术(PTCL)
经皮胆道镜取石术(PTCS)适用于以下患者:
(1)复杂的肝胆管结石;
(2)因多次胆道或上腹部手术导致腹腔重度粘连的复发性肝胆管结石;
(3)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并发肝胆管结石;
(4)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并发肝胆管结石;
(5)幼龄、高龄、高危患者肝胆管结石;
(6)肝移植术后并发肝胆管结石;
(7)胆道损伤、胆道狭窄、先天性胆道疾病(如Caroli病)并发肝胆管结石;
(8)肝胆管结石伴有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肝门区静脉重度曲张、肝门严重转位、或伴门静脉栓塞、门静脉海绵样变;
(9)胆道结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失败,或有上消化道手术史消化道改变者ERCP无法取石。
3、穿刺活检
穿刺活检肝、胰、脾、腹膜后、浅表器官及盆腔等实质性病变
4、微波或射频消融
微波或射频消融可以治疗肝脏、脾脏、腹膜后等实体肿瘤。
肝癌消融的主要适应证有:
(1)消融治疗适用于 CNLC Ⅰa期及部分Ⅰb 期肝癌(即 单个肿瘤、直径≤5cm;或 2~3 个肿瘤、最大直径≤3cm), 可以获得根治性的治疗效果。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直径 3-7cm 的单发肿瘤或多发肿瘤,可以联合 TACE 治疗。
(2)对于直径≤3cm 的肝癌患者,消融治疗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类似或稍低于手术切除,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低于手术切除。对于单个直径≤2cm 肝癌,消融治疗的疗效类似于手术切除,特别是中央型肝癌。
5、肝脓肿、盆腔脓肿、胸腹腔积液置管引流术
(二)放射介入
我院肝胆胰外科已常规开展各种放射介入技术,包括血管介入技术、微波消融技术、胆道介入技术等,结合腹腔镜手术、微创介入技术形成一体的综合技术体系。
血管介入技术
1、肝脏血管介入技术
是一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术(HAIC)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CE)。这些技术通过阻断肝癌的血供或局部灌注化疗药物,使肿瘤坏死,从而达到治疗或控制疾病的目的,已为大量中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手术转化的机会。
肝动脉置管持续化疗灌注(HAIC)有时可以将有门静脉癌栓等血管侵犯的转化为可以手术切除的肝癌。用于肝癌的转化治疗、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
TACE 是肝癌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CNLC Ⅱb、Ⅲa 和部分Ⅲb 期肝癌患者,当然也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早期肝癌,必须遵循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方案。TACE联合消融治疗、放射治疗、外科手术、分子靶向药、免疫治疗和抗病毒治疗等综合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2、经导管脾动脉栓塞术(PSE)
脾动脉栓塞治疗不能手术的脾功能亢进症或作为巨脾切除术前准备。脾动脉部分栓塞术为脾功能亢进患者提供了既保留部分脾功能、亦免于外科手术的有效治疗手段。
3、DSA消化道出血栓塞止血术
对急性胃肠道出血,内镜治疗无效,手术风险高的患者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肝动脉栓塞治疗胆道大出血,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4、急性肠系膜栓塞抽栓溶栓治疗
挽救肠卒中患者生命,减少肠切除长度、降低病死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5、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
是肝脏血管介入的技术高地,采用介入治疗方式,在肝内开通门静脉与肝静脉之间的通道,并放置支架支撑,从而建立血管桥连接两大静脉系统通路,分流门静脉血流,达到降低门静脉高压的目的。TIPS已经成为控制门静脉高压出血、难治性腹水、门静脉血栓的一种主要治疗选择。
非血管介入技术
1、微波消融技术
通过在超声或CT的引导下,将消融针置入肝脏肿瘤内,通过调整适当的能量和时间,产生局部高温,使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
2、DSA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及胆管支架置入术
可有效恢复肝内外胆管通畅性,解除良恶性胆道梗阻,特别对于复杂的肝门部胆管癌胆管双支架置入术,同时解除左右肝梗阻,为射波刀精准放射治疗提供金属标记,综合治疗可明显延长胆管支架通畅时间,改善患者生存,延长生存期。
三、复杂肝胆胰脾外科疾病的治疗
(一)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急性胰腺炎(AP)是由胆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酒精、创伤、感染、免疫、药物等因素导致的胰管内压增高,引起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胰酶增高为特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仍较高,目前仍是严重危及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急性胰腺炎分轻症(MAP)、中度重症(MSAP)和重症(SAP)。
我们对MAP的治疗以禁食、抑酸、抑酶及补液治疗为主,补液只要补充每天的生理需要量即可,一般不需要进行肠内营养;对于MSAP及SAP需要采取器官功能维护、应用抑制胰腺外分泌和胰酶的抑制剂、早期肠内营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理局部及全身并发症、镇痛等措施。
(二)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外科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消化性溃疡、门脉高压症、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胆道出血等,典型临床表现有呕血与黑便、失血性休克、贫血与血象变化、发热、氮质血症及原发病的表现,一次出血超过全身20%(800-1200ml),并引起休克症状和体征者是为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上要当机立断地进行抗休克治疗和止血治疗。
在止血治疗上,我们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效果良好:
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制酸、止血药、内镜治疗、手术治疗。
门脉高压引起的:三腔二囊管、垂体后叶素和生长抑素、內镜治疗、手术治疗。
应激性溃疡或急性胃粘膜病变:抑酸、止血药、生长抑素、手术治疗。
胃癌引起的:尽早手术,可以开腹手术和腔镜手术。
胆道出血:止血药、抗感染、介入治疗、手术治疗。
(三)胆道损伤的诊治
外伤、手术、有创诊断和治疗均可能导致胆道损伤。据统计80%的医源性胆道损伤来自胆囊切除术,特别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此外肝切除、胆道探查、EST、TACE等均可能导致胆道损伤。胆道损伤的直接后果是胆汁外漏、胆道狭窄、胆道和/或腹腔感染,间接后果是胆道狭窄、部分肝脏萎缩或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及慢性反复性胆管炎导致胆管癌变。因此,胆管损伤必须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正确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是决定胆管损伤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1、胆管损伤的手术修复时机
(1)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实施一期确定性修复
术中发现胆汁外漏、解剖变异,可通过显露胆管、注水试验等方法直接诊断,必要时须胆道造影诊断,应立即手术确定性修复。
(2)术后早期发现胆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根据病人症状、体征、白细胞计数、肝功能检查,疑似胆汁漏或胆管梗阻时,立即进行B超、CT、MRCP等影像学检查,多能早期明确诊断。
术后1-2周发现轻微胆管损伤,通过引流、内镜或胆道介入治疗可以修复胆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术后1-2周发现严重胆管损伤,如损伤局部无明显炎症,采取一期确定性修复,及时恢复胆道连续性或胆汁引流通道(恢复或重建胆道结构和功能);如胆管损伤合并胆汁性腹膜炎、腹腔感染、血管损伤等复杂局面时,延期至局部炎症和感染有效控制4-6周后实施确定性修复。
(3)远期发现的胆管损伤诊断和治疗
延迟数月甚至数年的病例,往往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梗阻性黄疸和/或胆管炎,经过血象、肝功能和B超或CT检查可初步确定胆管狭窄的存在,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MRCP、PTC、ERCP或经T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判断胆道连续性和胆管树的形态,实施确定性手术修复。
2、胆管损伤的确定性修复方式
包括胆管损伤修补、替代组织修复、胆管端端吻合、胆肠吻合、胆管结扎、肝切除术和肝移植等手术方式。
(1)首选胆管对端吻合等胆管修复手术;
(2)合并明显胆管缺损、难以对端吻合的胆管损伤选择胆肠吻合,注意用于修复的胆管应无疤痕、无炎症、血供良好;
(3)对难以修复的二级或而二级以上胆管损伤或合并局限性肝脏病变者选择肝叶切除术去除病变胆管和肝组织;
(4)晚期胆汁性肝硬化或门静脉高压症者可考虑到有条件医院进行肝移植手术。
(四)梗阻性黄疸的诊治
梗阻性黄疸可由肝胆管炎症、结石、肿瘤、外伤、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等原因引起,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及肝功能损害,如不及时解除胆道梗阻,将引起肝功能进一步损害,进行性加重的黄疸最终将死于肝功能衰竭。
我们采用B超、CT、MRI等影像学技术精确显示患者肝胆管系统及周围大血管,对梗阻部位、性质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进行精确诊断和综合评估,根据术前评估结果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
(1)对肝胆管炎症、结石患者,根据不同情况可分别采取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胆道探查取石和T管引流、胆肠吻合术、肝叶切除术、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等方法;对危重病例可以进行鼻胆管引流,待患者度过危险期后择期手术治疗。
(2)对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壶腹部周围癌等恶性梗阻性疾病采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
(3)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采用肝门部胆管癌脉络化切除+高位胆肠吻合、合并肝叶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
(4)对各种晚期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以分别采取经皮肝穿胆管引流(PTCD)、经皮肝穿胆肠内外引流、胆肠吻合术、送中山一院行胆管内支架植入术等方法。
(五)胰瘘的治疗
采取加强营养、特殊的持续灌洗和低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难治性胰瘘,效果显著。只有少数病人需手术治疗。
(六)腹部复合伤和腹部外科急症的治疗
我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联合骨科力量,高级普通外科专家常住医院附近,随时准备参加危重病例抢救和急诊手术,快速有效地救治各种腹部外伤(如肝脾破裂、胰腺损伤、胃肠破裂、腹膜后出血)和急腹症(如急性胃肠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狡诈性腹股沟疝等),在生命征平稳的情况下,可应用腹腔镜手术解决疑难危重病例,在紧急情况下当机立断地开腹手术以挽救病人生命。
(七)腹腔内和腹膜后巨大肿瘤的手术治疗
由于我科具有先进的手术设备设施和掌握精准手术技能的技术团队,能最大限度地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切除腹腔内及腹膜后巨大肿瘤。
四、肝胆胰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一)中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
1、转化治疗
转化治疗是将不可切除的肝癌转化为可切除肝癌,是中晚期肝癌患者获得根治性切除和长期生存的途径之一。
(1)针对肿瘤的转化治疗
①系统抗肿瘤治疗:系统抗肿瘤治疗主要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单独或联合应用是中晚期肝癌转化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
②局部治疗:包括TACE、 肝动脉置管持续化疗灌注(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等局部治疗手段为初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创造潜在手术切除机会,并且能够转化为生存获益。
放射治疗联合 HAIC、HAIC 联合TACE可以进一步提高转化率。
系统抗肿瘤治疗联合局部治疗有望获得更高的肿瘤缓解和更高的转化切除率 。
(2)针对剩余肝体积不足的转化治疗
① 经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
经门静脉栓塞肿瘤所在的半肝,使剩余肝脏代偿性增生后再切除肿瘤,PVE 成功率为 60%~80%,并发症发生率约 10%~20%。PVE 后余肝增生时间相对较长(通常 4~6 周),约有 20%以上患者因肿瘤进展或余肝增生体积不足而失去手术机会。
② 联 合 肝 脏 分 隔 和 门 静 脉 结 扎 的 二 步 肝 切 除 术 (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
适合于预期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脏体积小于 30%~40%的患者。ALPPS术可以在短期内提高肝癌的切除率,快速诱导余肝增生的能力优于PVE;因两期手术间隔短,故能最大程度减少肿瘤进展风险,肿瘤切除率达95%~100%。研究结果显示,ALPPS 治疗巨大或多发肝癌的效果优于 TACE。但需注意短期内两次手术的创伤以及二期手术失败的可能性,术前要综合评估肝硬化程度、患者年龄、伴随重要脏器疾病、短期承受两次手术的能力等情况。
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应用开腹手术或腹腔镜微创入路进行ALPPS。
2、新辅助治疗
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的定义,新辅助治疗是在主要治疗(通常是外科手术)之前缩小肿瘤的治疗,常见的新辅治疗包括系统抗肿瘤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等,其目标是减少术后复发,延长术后生存。
对于可以切除的中晚期肝癌(CNLC Ⅱb、Ⅲa 期),通过新辅助治疗将肿瘤学特征较差的肝癌转化为肿瘤学特征较好的肝癌,从而减少术后复发、延长生存。
如可手术切除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者,术前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免疫治疗联合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的单药或联合治疗等策略用于可以手术切除肝癌的术前或围术期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
3、辅助治疗
肝癌切除术后5年肿瘤复发转移率高达40%~70%,这与术前可能已经存在微小播散灶或多中心发生有关,故所有患者术后需要接受密切随访。
HBV 感染的肝癌患者,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不仅能控制肝炎活动、延缓肝硬化进程,还有助于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
伴有门静脉癌栓患者术后经门静脉置管化疗联合TACE,以延长患者生存。
对于具有复发高危的患者,术后TACE治疗具有减少复发、延长生存的效果;靶向免疫也有一定的预防复发、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4、复发肝癌的治疗
发现肿瘤复发,根据复发肿瘤的特征,可以选择再次手术切除、消融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治疗或系统抗肿瘤治疗等,延长患者生存。
5、肝癌放射治疗。
我院应用的外放射治疗,即利用放疗设备产生的射线从体外对肿瘤照射。主要适应证有:
(1)CNLC Ⅲa期肝癌患者,合并可切除门脉癌栓的肝癌可以行术前新辅助放射治疗或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延长生存;对于不能手术切除者,可以行姑息性放射治疗,或放射治疗与TACE等联合治疗,延长患者生存。
(2)CNLC Ⅲb期肝癌患者,部分寡转移灶者可以行SBRT放射治疗,延长生存;外放射治疗也可以减轻淋巴结、肺、骨、脑或肾上腺转移所致疼痛、梗阻或出血等症状。
6、肝癌的系统治疗
系统治疗或称之为全身性治疗,主要指抗肿瘤治疗,包括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化学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另外还包括了针对肝癌基础疾病的治疗,如抗病毒治疗、 保肝利胆和支持对症治疗等。肝癌治疗实践证明,系统抗肿瘤治疗确实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应用价值。
(1)系统抗肿瘤治疗的适应证
CNLC Ⅲa、Ⅲb 期肝癌患者,不适合手术切除或TACE治疗的CNLC Ⅱb期肝癌患者, TACE治疗抵抗或 TACE治疗失败的肝癌患者。
(2)一线抗肿瘤治疗方案
可以选择阿替利珠单抗联合 贝伐珠单抗、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类似物、多纳非尼、 仑伐替尼、索拉非尼或者含奥沙利铂的系统化疗。
(3)二线抗肿瘤治疗方案
在我国可以选择瑞戈非尼、 阿帕替尼、卡瑞利珠单抗或替雷利珠单抗。
(4)中医中药
有改善症状、增进食欲的功效,根据病情需要,可以应用中医中药。
(二)中晚期胆胰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1、内引流术
腹腔镜胆肠吻合术、胆道内支架植入均可用于有梗阻性黄疸的中晚期壶腹周围癌的姑息性治疗。
2、外引流术
PTCD用于有梗阻性黄疸的壶腹周围癌的姑息性治疗,可以有效减轻黄疸,争取综合治疗时间,延长生存期;也可用于胆红素超过200umol/L的胆管癌和胰头癌术前准备。
3、三联四药
化疗、靶向、免疫治疗联合应用于中晚期胆胰恶性癌的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